上次談到了一些關於協會業務的想法,接下來想要討論關於研討會、交流會與推廣活動,以及協會成立後可能發生的其他事情。
研討會
實際上研討會以可能的形式來說,不過是找一些前輩專家來做專題演講而已;畢竟食蟲植物在台灣要發表研究論文或是海報實在太遙遠了。但問題是,聽眾是誰?如果是一般民眾,相信絕大多數的人不會願意花上半天一天的時間集中到某處,聽一票不認識的人介紹講解從來沒看過的植物;就算對食蟲植物愛好者來說,艱深的內容也不見得能夠吸引足夠的人願意花費交通成本單純前往會場“聽演講”;最多參考國外的形式,再加上一些食蟲植物棲地的野外參訪行程。不過這對某些人或保育團體而言是大禁忌......。
研討會的優點是提供了深度交流的機會,只要演講者的水準ok,聽眾的收穫絕對相當豐富;畢竟中文相關的書籍資料實在少的可憐,許多人即便要推廣教學也苦無樣板。演講過後的自由提問時間,或是獨立出來的栽培問題討論時間,其實都是很寶貴的資訊;對愛好者來說,幾乎沒有比這個更好的管道了!但是一個成功的研討會,並不是那麼容易;場地費用和講者鐘點是ㄧ大問題,如果沒有報名費或其他經費的支持,就無法辦理較為公開的研討會形式,也就容易流於愛好者自己關起門來開party。再來,在地並沒有培養出足夠的優秀講者;至少從交流會這ㄧ年來的演講觀察,已經呈現趕鴨子上架的景象,許多內容幾乎完全流於個人經驗,缺少了立論的基礎。這些寶貴的經驗適合拿來討論;但作為演講,主題性與可看性都有些薄弱。這些都是辦理研討會上的基本問題。
交流會
交流會目前的態樣已經行之有年了,相信許多參與過的人都很清楚。而筆者個人並不反對商業性質的食蟲植物交流會,至少在商業背後解決了許多人的需求。不過筆者傾向交流會有不同的“小組討論時間”,就如同筆者本身對豬籠草有較高的興趣,許多民眾或愛好者也有各自的興趣傾向。有的人喜歡狸藻的花,有的喜歡豬籠草的碩大,有的喜歡毛氈苔的晶瑩剔透,也有人狂愛各種瓶子草;目前這種如同菜市場買菜的模式並無法讓各個主題明確,而吸引或是解決特定領域愛好者(或感興趣民眾)的需求。喜歡狸藻的人並不必然願意花時間和拍豬籠草的人擠在一起;當然這會牽扯到場地以及分眾的問題。不過了解是深度欣賞的先決條件,如果基於栽培推廣的概念下,筆者認為關起門自己玩得開心並不是一個合適的做法,也很難期待未來能夠有所發展。
推廣活動
關於推廣活動,其實有許多的面向可以考慮。例如設計國中小學的食蟲植物觀察教案,對於想要嘗試新題材的教師們會有不錯的吸引力;這點從常常有人在問食蟲植物的科展怎麼做就可以知道。或者像是食蟲植物生態缸的設計,也是降低栽培需求的一種方式。只是這樣的做法與嘗試可能需要團隊合作以及高成本,一般個人很難能夠在非營利的狀況下之支撐這些活動;如果以協會的專案方式來執行,也許容易整合有興趣的人士。推廣活動絕對還有更多的可能,需要多數人集思廣益;這也是協會應該成立的理由之一。
協會成立之後......
若是食蟲植物協會成立了,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實際的好處嗎?是不是能夠讓協會去協調食蟲植物廠商的販售價格?或是能夠以協會的名義進口更多的稀有品種......?筆者認為,這些都不太可能發生。但也許協會的成立可以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為了台灣食蟲植物發展未來而努力;這也是許多進階性目標的必備基礎。也許不久後的將來,會有比現在更合適的環境,讓喜愛食蟲植物的人可以得到更大的期待跟滿足;這也仰賴各位的努力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