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筆者很早就想要談了,因為食蟲植物在台灣主要都以私人交流為主,除了一些論壇成員發起的聚會之外,就剩定期的食蟲植物交流(交易)會。當然從食蟲植物在台灣的發展,能夠有今天這樣的成績在許多前輩眼裡看來已經得來不易;也有許多前輩思考過「台灣食蟲植物學(協)會」成立的可能性,但似乎都因為食蟲愛好人口太少而作罷。筆者認為,如果是要以類似台灣園藝學會的模式來成立食蟲植物學(協)會,最後一定是不了了之;除了缺少專業人士的需求性支持(講難聽一點就是需要發paper啦)外,過度學術化的組織會讓這個人口稀少的“種族”更加望之卻步。但撇開這些複雜的問題不談,至少我們可以先聊聊,一個理想中的食蟲植物學(協)會,應該要是怎麼樣呢?
這個問題要先從食蟲植物愛好者的需求談起;只有滿足了蝕友的需求,組織才有成立的意義。以各大討論區最受歡迎的內容來說,就是植物與種子交流以及栽培技術(心得)的討論;而每季一次的交流會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在食蟲植物的交易與展出為主,蝕友交流栽培心得次之。問問有多少蝕友天天逛露天拍賣打關鍵字“食蟲”,就知道有多少人求“草”若渴!如果從這樣的觀察出發,筆者認為,組織定位在“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會是比較理想的設定。
所謂的全方位,除了植物種子、栽培技術、學術知識以及蝕友聯誼等面向,更包括對於一般大眾的推廣與交流。如果從這樣的概念來看,主要可能的業務會包括種子銀行、會刊、論壇、研討會、交流會以及推廣活動。我們可以依序來看這些工作的困難與可能性,作為組織成立的評估。
種子銀行
基本上種子銀行的規則可以很多樣,但若是參考ICPS種子銀行奬勵提供者的概念來看,會是一個蠻適合的方式。例如說,某甲提供某豬籠草種子100顆給種子銀行,可以得到積分20分;而種子的申請期限到期之前(例如說豬籠草種子假設只有一個月的申請期限,若無人申請即交由協會的栽培技術組播種至合適交流的階段再行交流),每位成員每次皆可申請20顆種子(或合理之數量),每週結算一次,由積分高者優先取得申請權。取得申請權後,扣除一定積分(1-5,依植物之數量與價值)即可換取種子;若積分不夠抵扣時,一分以50元計。
一個奬勵提供者的遊戲規則,可以鼓勵台灣地區的栽培者盡量提供種源和他人分享。然而種子銀行的經營有它麻煩的地方,例如有人拿100顆N. alata 的種子卻說是N. maxima 的,基本上種子銀行無法鑒別;而後續可能導致積分誤判的不當得利與誤換者的積分甚至金錢損失。(這種情形似乎在豬籠草上比較容易見到,因此ICPS的種子銀行好像多是毛氈苔、狸藻與瓶子草的種子為主,至少案發後一年內應該就能察覺,後續的投訴與處罰也比較得以執行。)當然,可以有種子形成前的審查機制(要求提供植物與花的相片之類)來避免這個情形,不過這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重點還是在種子銀行的種子保存、建檔與積分評估以及種子分配寄送等業務的設備與人力。
基本上種子的保存方式與設備需要仔細的研究,有些種子要冰有些不能冰,有些不能太乾有些不能太濕,基本上如果以短期來說,一般家庭的冰箱就夠了,再加上夾練袋等隔絕方式的處理,應該是綽綽有餘。倒是各式各樣的種子要能夠充分了解,必須要有學術研究組與栽培技術組的強力奧援作為後盾,才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幫第一線作業人員解決問題;不過這是後續的問題。原則上筆者認為,種子銀行的問題還是在人力與技術;工作人員每天要收信建檔給積分,每週統一寄出,如果業務量大,只有一人似乎無法負荷,也許不同類型的植物或種子由不同的人負責可能可以解決。而種子若是處置不當,可能就會無法發芽,因此職前訓練、人員程度與專業人士的支援就顯得十分重要。其實只要規則訂好,有個論壇可以做聯繫以及栽培者的支援,再加上願意嘗試的人,種子銀行是可以試辦的,而且有其可行性。
會刊
會刊除了對於學術性組織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外,幾乎沒有任何的必要性。並不是它的功能不彰,而是有許多方式都可以替代會刊的功能(例如發行會員密碼加密版的PDF會刊);再加上編輯工作量相當大,若投稿不踴躍(試想CPN每季也頂多40頁),編輯人員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要做會刊,勢必得投入相當多的人力與物力;而且正式出版發行需要一定數量才能降低成本,對協會草創初期來說勢必是一大負擔。因此筆者並不看好協會一成立即能按季發行會刊。
首先,編輯群必須先決定會刊的內容與方向;各專欄的內容應如何設定才能長久,不會快速面臨沒東西可寫的窘境?例如“栽培者側寫”(介紹完台灣二三十個大戶之後就沒了)這類的專欄設定就不太適合,當然內容是ok的,只是可能要與其他的主題做結合(例如改成“蝕友園地”,可以發栽培者介紹的稿,也可以徵分享栽培心得與心路歷程的稿,甚至某人收集到某種難得品種的炫耀文之類......)。一開始的設定方向會決定這個會刊的壽命長短,因此必須慎重。
以實務來說,一本讓人期待的刊物應該要跟讀者有良好的互動;而內容也必須夠吸引人。筆者的構想是類似下列的規劃:編輯的話、會務報告、會員二三事(包含新加入會員自介、本季壽星名錄、會員留言板)、種子銀行公告、讀者投書、蝕友園地(如前述之設定)、編輯特別企劃(由編輯群撰稿)、栽培技術(由栽培技術組撰稿)、科學新知(由學術研究組撰稿)、個人專欄(可商請三到五位不同專著領域且經驗豐富的蝕友經營個人專欄)、本季美圖(食蟲植物相關照片與繪圖投稿(ex. 某大大的萌圖XD))、活動報導(如研討會、交流會等活動人員負責紀錄撰稿)、疑難雜症(請栽培技術組與學術研究組負責)、下季預告(活動預告或會刊內容預告)。加上廣告等其他內容,差不多在50頁以內的範圍。由於缺乏專業人士審稿,因此不會接受論文發表。
但是實際上,在台灣園藝普及性質的期刊就已經很難經營了,如果協會真的辦理會刊業務,實在是吃力不討好。比較可能的方式,只能做類似通訊性質的快訊,公告會內資訊與活動的簡單印刷品,例如精美的A3折頁。
論壇
協會若擁有自己獨立運作的論壇,一方面對於資訊公開或連絡將會提升效率,而會員也有一個固定的交流平台。但其實與目前各大園藝論壇的功能沒有兩樣,差別僅在於是否有自主規劃與管理的能力罷了。而以會員數目來看,架設在一般家庭寬頻網路下即游刃有餘了,成本相對而言很低,同時該伺服器亦可作為協會業務資料存放的FTP用途。
而關於研討會、交流會與推廣活動,以及協會成立後可能的效應評估與利弊得失,請容後再述。
4 意見:
當初我想在PTT上開立一個食蟲植物的新版卻遭到強烈的反對,讓我不禁覺得食蟲植物還是非常小眾啊(相較於園藝類的),最後僅在植物版裡的精華區另闢一個食蟲專區。
我非常期待未來台灣的食蟲發展能越來越茁壯。
現在才看到這篇@@ 不知道蝕世界目前的走向是否符合您文中所描述的願景,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協力朝目標邁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