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blog推薦使用SafariFirefox瀏覽器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2009年9月14日

豬籠草種子萌發紀錄


    先前播種N. fusca x ?的種子,從撥種到現在約18天,若自胚軸萌發算起約7天,已經伸出可愛細小的子葉了。看不清楚?請導播幫我們 take......。



    粗估一下大約有三百個芽左右,發芽率九成以上。和先前的「豬籠草種子活性的猜想」中持的看法一樣,豬籠草種子的活性似乎並沒有像一般人所說衰退到可怕的地步。

    播種的容器太小而幼苗的密度太高,需要移苗或是讓它自然競爭淘汰劣苗;但我認為移苗會是ㄧ個比較好的選擇,目前還在進行損害的評估:現在的芽稍嫌脆弱。若是以移芽的方式會避免掉目前這個階段的問題。先前移芽的一百顆種子也在移植的環境中順利成長。


    之後會持續對這批種子進行紀錄。目前還有百餘顆種子尚未撥種,正在考慮是否要拿這些種子進行一些實驗。也許可能針對添加肥料對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速率進行測試。

4 意見:

阿峰 提到...

可以玩的還很多阿^^
1.溼度 2.溫度 3.介質 4.光照....etc.
隨便挑一樣得到的結果都會非常寶貴.
我真的認為,這領域有太多口耳相傳的經驗,或是樣本
數過少的實驗,都是需要親身去驗證.
祝福您~^^
順便提一下,母本的選擇似乎會對種子的飽滿度和
發芽速度造成影響.同一父本交四個不同母本.種子
型態迥異,發芽速度也差很多,目前看來,交到viking
的最飽滿,發芽率也最好,參考一下~^^

作者回覆
說實在話我也想玩很大XD,
不過濕度需要濕度計跟調控濕度的裝置,
溫度也是一樣,但我目前的環境不允許==
如果以N. fusca 和一些高地種來說,這些都有人玩過了:
Experiments with Highland Nepenthes Seedlings
嚴格說起來,這份研究資料的參考價值還ok;
雖然不是甚麼十分嚴謹的實驗,不過還算差強人意

您所提的母本對於種子的影響,基本上是這樣沒錯。
就像會不會生的媳婦有差一樣,“種子表現”這個性狀,
在每個種類甚至族群都可能有差異。
母本的選擇對於種子與幼苗生長應該會有決定性的影響,
因為胚的形成過程主要掌握在母本這邊。

我也認為以N. sp. viking的適應力跟生長速度來說,
應該會是不錯的親本選擇。
看樣子您也嘗試投入育種的工作,希望以後有更多機會和您交流! (2009年10月1日 凌晨3:46)

Unknown 提到...

大大:
很抱歉,我是cyriax在12/30左右在塔內和您索取種子(N. fusca x ?),並在12/31種下,但至今沒有消息,特地到此與您報告現況。

作者回覆
都沒發芽啊?默哀..... (2010年4月3日 中午12:3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