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blog推薦使用SafariFirefox瀏覽器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

2010年10月5日

豬籠草腰水栽培的隱藏問題

    Csyin有篇文章“到底可不可以腰水?“寫得很詳盡,如果對於腰水不是很清楚的朋友可以先去拜讀Csyin的大作。而在這裡寫這篇文的目的是:讓已經使用腰水法的人思考一些事情。當你使用腰水法成功的栽培了許多食蟲植物後,其實在你的栽培箱與水槽裡慢慢開始發生了一些你不會注意到的連鎖效應;而主要的原因是一般人普遍使用的灌溉水源與栽培介質:自來水與泥炭土。



礦物鹽累積的潛在危機

    首先,一般人使用腰水法灌溉,都知道要避免使用自來水;無論是台灣東西南北區的朋友都是一樣。原因是自來水中的礦物鹽會析出在栽培介質表面。


    在腰水的系統中,礦物鹽會累積在什麼地方?當腰水的水槽長期以來只進不出,水變少了就加水進去的情況下,整體的礦物鹽含量就像經年累月的滷汁一樣充滿了“精華“;然而重點並不是在這裡,而是礦物鹽的搬運方向。由於水的流動是單方向的從水槽藉由毛細現象運送至栽培介質表面,而當介質表面的水蒸發走了以後,留下來的就是這些礦物鹽了。而由於腰水時栽培介質經常性的潮溼,因此不易觀察到礦物鹽的析出,所以也就比較少人注意這個問題。

    所以若是你使用自來水進行腰水,你的栽培介質表面的礦物鹽含量可能會比水中高出許多。這時可能就會有人出來反駁:我長期用自來水腰水還不是種得好好的?其實這樣還能種得好好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檢驗看看是否如此:

    你的盆栽裡通常不會只有豬籠草。除了一般人常用的活水苔外,常常也會有一些雜七雜八生長迅速的小草以及許多人厭惡到不行的綠藻。這些成員對於運送到介質表面的礦物鹽都有吸收的作用;當然吸收的能力有多強,沒有經過實驗不敢斷言。但是鈣離子對於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是蠻重要的物質,有這些伴生植物的幫忙吸收,多少都會減緩礦物鹽的累積速率。

    空氣接觸面的介質總表面積較小。由於礦物鹽的析出是毛細現象與蒸發作用的綜合效應,因此整體的介質表面積對此會有很大的影響。空氣接觸面介質總表面積越大(介質顆粒越立體粗糙),單一介質顆粒的蒸發效率會越好;介質總表面積越小(介質顆粒越平整光滑),單一介質顆粒的蒸發效率越差。所以若是與空氣接觸面(蒸發旺盛處)面積較大(通常是中等大小且表面粗糙的介質,如鹿沼土),則礦物鹽的析出效應會較嚴重。

    栽培環境溼度較高。接續之前的原因,由於空氣溼度越高,介質的蒸發作用會較微弱,因此礦物鹽的析出效應會較輕微;反之,在通風陽台或戶外栽培時會比較明顯。

    自來水的硬度各地不一。有的地區的水質比較軟,有的地區水質比較硬,這都會影響礦物鹽累積的乘數放大效果。

    礦物鹽累積的時間不夠久,效應不明顯。通常國外建議使用較硬自來水的栽培者大約一年更換一次栽培介質;換句話說,長時間的累積才可能會造成對植物的影響。

    由於這些因素,使用自來水腰水並不必然會觀察到植物受損害。但如果綜合許多負面因素,例如在南部地區陽台使用椰纖土栽培,盆栽內又沒有伴生植物時,長時間用自來水進行腰水的問題可能就會浮現。而以同樣的條件,澆水會更容易造成礦物鹽的累積(介質蒸散更旺盛的情況下),而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礦物鹽會隨灌溉的水流出;畢竟會造成問題的礦物鹽基本上都不易溶解。只是澆水所造成的礦物鹽累積可以觀察到介質表面類似水垢的物質,因此容易警覺到這個問題。

    各位可以思考如何調整腰水法的細節來達到自己與植物的需求。

0 意見: